PG电子
PG电子下载金融科技赋能农村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明确要求农村中小银行坚守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定位,并提出“一省一策”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有序地开展村镇银行改革重组。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我国省联社改革显著提速,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农信社改革新路径,包括河南、江苏、海南、广西、内蒙古等多地在内的农信社改革方案已获得批准或开始实施,这些改革的核心任务是理顺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农村金融。在此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关键一环,既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从机遇来看,改革有助于优化行业环境,为农村商业银行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推动业务拓展与创新;但同时,改革所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监管标准提升等情况,也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加快自身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意味着规模的扩张,更涵盖了效率的提升、可持续性的增强、风险管理的优化以及服务模式的创新。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在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是支持国家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和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许多大型商业银行覆盖不足的地区,农村商业银行承担着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关键职责。然而,与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丰富性以及业务广度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和多样化金融需求的能力,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兴产业的涌现,对更复杂、更专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这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拓展其服务范围和深度。
此外,部分规模较小的农村商业银行在技术实力方面相对薄弱,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不足,不仅限制了其运营效率的提升,也阻碍了其创新型金融业务的开发。受限于资金实力、人才吸引力不足、对新兴技术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这些银行缺乏先进的科技基础设施,如高性能的计算设备、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专业的数据分析平台以及专业的科技人才等,使得农村商业银行难以有效地利用数据资源,也难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商业银行还面临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以及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农村商业银行在服务农村地区时,常常面临风险与回报不匹配的困境。农村经济的特殊性导致农村信贷的运营成本较高,资产质量下降和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也相对较大。这种风险与回报的不平衡,可能会降低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面对上述挑战,农村商业银行在数字经济浪潮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亟须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地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内在需求。通过引入和应用包括大模型在内的金融科技,农村商业银行有望在提升运营效率、优化风险管理、拓展服务范围和创新产品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有效缩小与其他银行差距,从而实现服务
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向传统金融行业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金融科技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的创新,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支付清算、贷款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和交易结算等领域。近年来,金融科技在服务农村地区和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金融科技的核心在于利用新兴技术改造和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其中,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海量数据,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客户需求、评估信用风险和优化产品设计,还可以用于精准营销,为农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人工智能(AI)技术则可以通过自动化流程、增强欺诈检测和提供智能客户服务等方式,显著提升银行的运营效率。此外,AI还可以提高信贷评估和贷款决策的准确性,并应用于智能风控,如通过分析农户的生产经营数据预测潜在风险。云计算技术为银行提供了可扩展、灵活且经济高效的IT基础设施。区块链技术能够提升金融交易和数据管理的可靠性,并有望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溯源、农村土地确权、农产品交易平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物联网(IoT)技术则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农业生产活动,为农业信贷的风险评估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并应用于智慧农业,如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为农业保险提供依据。
金融科技与农村商业银行的需求高度契合。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运营成本高、服务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而金融科技恰恰能够通过其技术优势有效解决这些难题。例如,大数据和AI技术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信贷风险;云计算和移动支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拓展服务范围;物联网技术可以为农业金融提供更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此外,金融科技还为农村商业银行创造了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和创新型金融产品的机会,这些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定需求。
2025年,河南农商银行扬帆启航,成功转型,实现从“联合银行”到“统一法人”的转变,坚定“三农”使命仍然是河南农商银行的核心责任,基于对未来发展的考量,管理层制定了为期三年的科技战略规划。该规划明确指出,将进一步加强并加大在技术研发、数据管理与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整合方面的投入力度,通过科技手段全面赋能各项业务的转型升级,在数字金融服务、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构筑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优势,以此为河南农商银行实现下一阶段的业务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河南农商银行正着力构建其金融科技战略蓝图,核心在于夯实“技术底座”“工程底座”“数据底座”和“AI底座”,目标是打造一个强大、统一的科技大平台。该平台旨在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对业务发展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从而持续提升全省农商银行系统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与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
融合线上便捷与线下深度,构筑全域服务网络。整合7×24小时线上金融服务与网格化营销服务模式。通过划分服务网格并配备专属客户经理,实现对区域内客户的精细化、常态化、面对面管理,结合线上渠道的便捷性与线下网格的深度服务,提供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服务触达的广度和深度。
创新信贷产品与模式,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对操作便捷、审批快速的“金燕随享贷”等线上产品简化流程,提升便捷性。同时,依托网格化管理,推广整村授信模式,通过批量预授信简化农户单户流程,显著提高农村地区信贷覆盖率和可得性。
建设全周期智能风控体系,保障资产安全与运营效率。打造覆盖信贷业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风险防控系统,提升自动化审批效率。拓展构建覆盖全行、全产品、全渠道、全场景的智能交易反欺诈能力,全面保障交易安全。
深化数据融合与智能应用,赋能精准决策和价值发现。加强内外部数据(工商、税务、司法、农业农村、地理信息等)整合与治理,完善客户与区域网格画像,提升风险识别与营销精准度,探索利用大语言模型(LLM)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数据构建动态产业图谱,为信贷投向、产业金融创新提供精准的数据洞察与决策支持。
强化业技、业数融合与敏捷交付,支撑业务迭代创新。推动业务与技术(业技)、业务与数据(业数)深度融合,建立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敏捷开发体系,确保技术实施紧贴业务需求、数据洞察实时赋能业务决策,为网格化营销、整村授信、数据价值挖掘、AI应用等新模式新技术的落地提供高效支撑。
建设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激发组织创新活力。通过市场化机制引进数据科学家、AI算法工程师、金融科技复合型等高端人才。设立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晋升机会和创新激励等具体内容的科技人才专属职业发展通道,激发人才潜能,为金融科技深度应用和战略有效执行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与组织基础。
河南农商银行的金融科技探索,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服务理念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河南农商银行将科技赋能视为后续发展的核心引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携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等产学研各界伙伴,共同探索大模型应用、构建智慧农业金融等创新场景,致力于打造一体化、生态化的“数字+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实现金融服务与生活场景的无缝对接。河南农商银行将坚定不移地驱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精准赋能地方特色产业,在特色农产品产业链金融、乡村旅游数字化等方面实现精准赋能,有力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