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app,pg电子外挂,pg电子接口,pg电子技巧,pg电子下载近年来,苏州作为江苏省全面试点的五个地区之一,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省产改工作部署,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工人关切的突出问题,创新举措、精准发力,探索打造了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产改案例,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改经验,生动展现苏州产改的一些成果和经验。
自2018年“匠人匠星”品牌成立以来,姑苏区总工会持续丰富品牌内涵,瞄准“技能人才高地”目标,从劳模工匠作用发挥、“匠人匠星”阵地建设、“匠人匠星”技能培训、立足需求培育拓展等方面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目前已有2.5万余名职工参加技能培训,1.4万余名技能人才获得三级(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助力产业工人队伍由“工”变“匠”。
姑苏区劳模和工匠在“匠人匠星”品牌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其中“劳模工匠助企行”服务团组织技术型劳模和工匠对接服务企业,在活动中瞄准企业难题,开展技术帮扶、技能培训、“师带徒”、技能竞赛等活动,以“企业点菜、劳模工匠做菜、工会送菜”的供需匹配和技术帮扶创新服务流程,为企业发展和技术更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保障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问题的有效解决。“劳模工匠助企行”共开展活动65次,参与技术服务活动劳模145人次,参加技术传承活动劳模648人次,参与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劳模793人次,解决现场技术问题859个,产生经济效益约1076.6万元,帮助近千名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形成一批劳模工匠开展技术服务、技能培训、技术攻关的生动案例。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劳模育人、名师带徒的“孵化”平台,目前姑苏区已备案劳模创新工作室100家,成立了姑苏区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功申报两家重点培育劳模创新工作室,各工作室积极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业务专长、技术优势,有效发挥了平台载体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姑苏区总工会依托辖区具有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职业学院、技工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盘活整合,建设“匠人匠星”实训基地7家,成为职工技能培训和企业人才实训的主阵地。姑苏区总工会将产改工作与辖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相结合,面向产业需求,强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名师高徒传帮带等机制,引导企业以自主或委培合作等形式与“匠人匠星”实训基地联合办班教学与培训,帮助产业工人群体提升就业能力、就业质量。
多年来,“匠人匠星”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职工群众中的知晓率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积极性和技能水平通过平台发挥作用,吸引更多的职工群众参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一步推动工会工作纵深发展。2024年,姑苏区新建数字媒体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直播电商3家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成立“直播人才学院”,拓宽引才渠道。
姑苏区总工会联合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以及区“匠人匠星”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从姑苏区产业特色出发,聚焦古城保护、传统技艺、现代服务、数字技能等领域,开展包含古城水质检验、苏式面点制作、客户服务管理、数字信息网络安全、全媒体运营等项目的“百工百艺·匠人匠星”技艺技能状元大赛,累计已举办53场。推动形成以赛促培、以赛促练的良好局面,为姑苏产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建设“蓄水池”。
对在“匠人匠星”技能竞赛中理论、实操双合格的参赛选手,核发三级(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竞赛补贴,1.4万余名技能人才获得三级(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打造职业技能发展“绿色通道”,帮助产业工人群体提升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在优化培训、练兵、比武、晋级一体化人才建设道路上选拔一批学历高、技能强的一线相关产业工人。
为了让“匠人匠星”活动更接地气,姑苏区总工会聚焦职工所需,一方面对接姑苏区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进基层开展走访座谈,从不同角度了解当前职工在素质提升、就业等方面的需求,为“匠人匠星”品牌的建设实施提供有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温馨工会周周行”“网格片区工会信息员”两项服务品牌走访企业和职工,挖掘他们的技能需求,让职工自己“点菜”,向企业推广转变为企业主动提、职工自己要,以此为依据制定竞赛项目。
2024年,根据收集到的职工需求,姑苏区总工会依托3家实训基地,提供了视频剪辑、手机摄影、八段锦、收纳管理、烘焙制作、插花+心理探索6项深受职工喜爱的课程,共有880名职工参与学习。同时,积极引导实训基地申办市工人文化宫、姑苏区人社局开展的夜校培训,江苏中融外包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申办市工人文化宫夜校培训,开班41个班次,培训学员755人。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苏州市金莎美容美发化妆培训学校等4家实训基地与区人社局联合推出AI技术、短视频剪辑等40门深受职工喜欢的夜校培训课程,累计成功开班38个班次,培训学员1198人。
苏汽集团创始于1922年1月1日,1949年8月1日正式成立,2001年3月26日公司改制,2004年4月18日组建集团,2022年7月完成二次改制。近年来,公司围绕“大客运”产业结构、“大交通”运输体系、“大集团”运行体制三大重点,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目前,企业拥有1万余辆营运车辆、2万余名在职员工、200家分子公司的发展规模,已基本形成道路客运、现代物流、综合旅游、汽车服务、站场商贸、康养颐养等多元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公司是交通运输部重点联系企业,位列首批中国道路运输特级企业第一位,连续15年荣列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首位。在企业的蓬勃发展中,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重中之重,特别是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塑造了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企业拥有一支专业的大客车驾驶员队伍,其中安全行车300万公里以上的驾驶员有3人,200万公里以上的76人,100万公里以上的333人,50万公里以上765人。企业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重要位置。通过实施“包干责任制”“晚十点查岗制”“贤内助活动制”“安全督导员制”以及“驾驶员班前会制”等有效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安全管理员和驾驶员队伍的精细化管理。每年组织超过9000人次的驾驶员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定期举办驾驶员、修理工、叉车工等各类工种的技能竞赛,并与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政府机构联合举办员工职业技能竞赛。近千名员工荣获国家高级工资格证书,40余名员工获得技师职业资格,60余人被授予重点人才、突出人才称号。同时,积极推选优秀员工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竞赛和评优活动,百余名员工荣获省、市级首席技师等荣誉资质。
近年来,企业积极动员内部产业工人参与责任制经营,对多条线路的经营模式进行了调整。同时,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集团对《车辆抵偿承包经营实施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优化了内部贷款、车辆折旧评估等条款,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承包经营积极性,促使驾驶员从“飞行员”向“营销员”的角色转变,与企业实现了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坚持“基层班组”和“品牌班组”两手抓、两手硬。打造了“孙惠栋劳模工作室”“唐兢技师工作室”“苏汽旅游国宾车队”“彩虹天使”女子班组、“春晖”爱心车队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充分发挥一线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锻造一批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素质一流、敢拼敢闯的优秀榜样。
苏汽物流目前拥有货运司机912人,主要从事苏州及周边地市多频次、小批量的运输业务,涵盖餐饮、生鲜食材、物流快递、商超、便利店、搬家、日用品及快消品等民生领域和服务行业,运输范围涵盖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周边区域。每日工作时长约为10小时左右,以单位业务结合自营业务的方式,为货运司机们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企业秉持“管理中体现服务,服务中加强管理”的理念,通过安全护航、技能提升、员工关怀三大抓手,为司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到健康体检、节日关怀,每一项服务都体现了对司机的深切关怀。同时,苏汽物流党支部深入一线,通过多种方式关注货车司机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回应他们的诉求。根据意见建议,建设了提供15项便民服务的物流“司机之家”,并在寒暑假为货车司机的子女提供专车接送站和日间托管服务。
公司注重挖掘货车司机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内部表扬、业务激励、媒体宣传、表彰评选等形式,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货的城市配送有限公司组建了以80、90后为主体的“万里行”班组,以“城配铸就美好生活”为愿景,积极推动苏州城市配送行业的发展。近年来,还涌现出了全国最美货车司机张学杨、江苏省交通技术能手殷俊等优秀人物。同时,公司积极与行业主管部门和工会联动,参与各类活动,打造货运品牌矩阵,有效提升了货车司机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由江苏大运通享出行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的苏州网约车司机同享驿站,是新业态运营生态圈中劳动者服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通享由苏汽集团与T3出行、高铁新城合作成立,目前在苏州地区运营车辆3000余辆,从业网约车司机近3000人。公司精心打造同享驿站,为司机提供工间休息、综合服务和学习交流的场所。司机可通过多种地图软件一键导航直达驿站,享受便捷的服务。
通过司机自学、驿站共学、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交流互助活动,邀请榜样司机分享故事,安排老司机与新入职司机结成一对一“传帮带”伙伴关系,增强了职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同时,还设立了心理辅导“舒聊室”,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书记与司机面对面交流活动,帮助解决司机的思想焦虑和不良情绪。
针对网约车司机工作中的难题,集团精心打造“网约车同享驿站”,提供休息补给、心理咨询、学习充电、社交互动等服务,并延伸了车辆洗车、加油、充电、维修等功能服务。此外,公司还为网约车司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涵盖权益保护、事故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在客运、货运、网约车等不同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特色工作开展,企业在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未来,苏汽集团将在各级工会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持续强化职工队伍建设,关注新兴就业群体,推动企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